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大家谈 | 谈哲敏:南京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三制”改革

2017-06-14 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

5月21日,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教授在2017第二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暨第四届慧湖高教国际化论坛发表了以南京大学“三三制”为中心的演讲,阐述了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


谈哲敏

我们的高等教育面临很多挑战,包括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都面临调整。我们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未来10年20年国家建设需求的人才,也面临着很大挑战。


进入21世纪以后,整个知识传播方式发生勒根本的变化。学科一方面向深度发展,一方面学科边界变得模糊,同时边界与边界之间产生新的结构。这促使我们产生新的方式。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学生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接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对于信息资源进行甄别,讨论这些信息的深度及价值。这是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


跨文化的挑战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经过四年的本科教育,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不仅仅为了就业,而是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国的本科教育遇到了哪些问题?第一个就是培养模式单一,这跟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有关的。第二就是教育方式比较简单,上面讲,下面学生在记笔记,背重点,考重点,最后拿高分,最后把所学的东西还给老师。


现实如此,如何改进?改的主体在老师这儿。我们中国的教育是“一刀切”。什么叫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让学生发展成为最重要的问题。教学管理怎么能紧跟学生独特性发展,提出很大的挑战。当时讨论我们“三三制”改革的时候,怎么样做教育管理?这是很大的改革。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的教育投入也存在很大问题。对于科研的重视,会导致教师把教学作为一种基本任务来完成。如何让“教学也是做研究”的理念真正深入老师内心,也同样存在很大挑战。另一个挑战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目前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学生跟教师的交流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我们应该学习从一年级开始,家长要远离,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学校里面,关心他的每一步成长。



那么,如何实现高中与大学的顺利连接?如何使学生在走出校园时能够很好适应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同样,要关注课堂以外的资源,帮助学生往前跑。


匈牙利心理学家有一个理论:创造力来自于焦虑和无聊。什么是焦虑?焦虑就是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没有清晰的规则来减少它的不确定性。什么是无聊?就是没有目标。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高校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要让学生在无聊和焦虑中度过四年,不能让他们松松垮垮的度过,同样也不能过度焦虑。这需要学校的培养体系有很多考量。


德鲁克认为:21世纪,人类生存状态将发生重大改变,人类有更多的选择权利。高校给学生的选择并不多。要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去落实?南京大学按照人的发展,做大学。做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有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我们教育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



在此基础上,南京大学提出了“三三制”。两个“三”,第一个“三”,我们把大学4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大类培养阶段;第二类是专业培养阶段;第三个是多元培养阶段。第二个“三”,是在多元培养阶段的时候给学生三条途径,一条就是走学术类的,第二是交叉复合类的,第三是创业类的。


“三三制”的核心就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这些学生没有任何的专业,叫0专业,到毕业的时候才开始根据他的修的科目,根据要求毕业。这个规模比较小,每年只招100人,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我们把这些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物理类,还有一类是生化类,还有一些地球科学类,这些学生进来以后会多次选择。我们第一年在环境科学院学,第二年想学医学院,第三年想学电子的,第四年我们根据他所修的课程给予一些鼓励。这些学生的交叉能力很强,在2003年的时候一本杂志上发了3篇文章,4个作者,4个作者都是这些学生。


一个好的培养体系不是个别的,不是一个两个冒出来的,而是一大批冒出来的,在这里面能产生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南京大学是一个研究型大学,从培养角度来说,做学术性是特长,每个学生进入南京大学的时候必定是朝着做学术走的。我们做改革的时候要关心的一部分人,我们认为所有学生都可以参赛,我们调查研究发现,不管文科还是理科,有30%到40%,50%到60%不一定完全做学术,如果是往设想的路径发展的时候,我们大学有提供这样的途径。


与几个学校合作,我们每年都会做监测,包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所有的这一切对管理来讲也提出很大的挑战,顶层设计已经做好了,我们学生怎么办?我们管理部门怎么办?我们教师怎么办?都是一整套的出来,当发令枪打响的时候已经停不下来。


第二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已落下帷幕

但改革的步伐仍在前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